野生药用真菌之父陈康林系列科普之二---肉球菌

发布时间:2023-07-08   来源:网络   阅读:1638

野生药用真菌之父陈康林系列科普之二---肉球菌

2023|7月|第二期    野生真菌系列科普

野生药用真菌之二---肉球菌

                       肉球菌(Engleromyces goetzi P. Henn.)

【学      名】肉球菌(Engleromyces goetzi P. Henn.)【中文别名】竹生肉球菌、戈茨肉球菌、竹菌、竹球菌、竹肉球内生菌、中华肉座菌等。【科属分类】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肉球菌属(Engleromyces)【生长习性】该菌为寄生兼腐生真菌。常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箭竹林中。此菌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川西南、藏东南、黔西南等地,在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的谷地,海拔约2000~3500米的竹林中。以云南西南部产量最大。肉球菌子座发育最适合的温度为10~15℃。喜阴湿,多于每年5~6月份雨后发生。【成分药理】目前对于竹生肉球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分上。研究表明,从竹菌中提取出的松胞菌素D和竹菌素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能将其进行人工培养,其药用价值将可以被人们充分利用。竹菌(竹生肉球菌)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子座部分所含的松胞菌素D(cytochalasin D)和竹菌素(engleromycin)。松胞菌素D能专一性地影响哺乳动物细胞的微丝系统排列,抵抗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并具有有效地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有报道称,松胞菌素为一类新型的细胞毒素物质,它能抑制细胞分裂,高浓度时能使细胞核从细胞中脱出。竹菌醚提取物对小鼠肉瘤和小鼠宫颈癌有抑制作用。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该提取物中的一个组分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一次注射5mg/kg剂量可导致立即死亡。在利用竹菌菌粉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中,少数病例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除胃肠道反应外,未见对造血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竹菌菌粉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病例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除胃肠道反应以外,未见对造血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 成果显示,该菌含有一种广谱抗细菌物质,此物质经有机溶剂提取后主要存在于乙醚提取物中。本品子座部分含松胞菌素 D 和竹菌素。从竹菌(肉球菌)的子实体分离到的松胞菌素 D 能专一性地影响哺乳动物细胞的微丝系统排列,抵抗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并对阴道滴虫具有有效的杀灭作用。有报道,松胞菌素为一类新型的细胞毒物质,能抑制细胞质分裂,高浓度时能使细胞核从细胞中脱出。晒干后药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其味苦。【性味功用】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无名肿毒、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胃炎、胃溃疡,肾炎、皮肤化脓、癌症等。【相关论述】

论文一:程依婷,范集壮,张朝志,等.竹菌的天然抗氧化活性初探[J].  2021.

程依婷1,4  范集壮1,4  张朝志1,4  佘容1,4  杨晓燕1,2,3,4

1大理大学天然抗氧化剂和抗氧化炎症研究院,云南大理

2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理

3大理大学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大理

4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云南大理

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专题编号:2019QZKK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日(31860164)。

目的:竹菌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特色药,为探究其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潜能,以5种不同极性的提取试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及蒸馏水)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以VC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ABTS和FRAP 3种方法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结果:5种提取试剂所得竹菌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在提取剂质量浓度为0.625~15 g/L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的分别是以水和95%乙醇为提取剂的粗提物(IC50分别为1.297 g/L,0.546 g/L,比活性分别为0.463%,0.793%);总抗氧化还原能力最强的是石油醚提取物(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5 g/L 时,FRAP值为2.77±0.03)。

结论:少数民族特色药竹菌具有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研究确认其抗氧化活性有效分子及抗氧化机制。

氧化应激是指在体内外有害因素刺激下,体内自由基增加或机体抗氧化保护能力减弱,导致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人体的新陈代谢本身就是一个氧化过程,机体自身的老化过程、炎症的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紫外线、农药残留、汽车尾气、微波等外界刺激都会导致人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自由基过多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代谢异常。研究表明,癌症、衰老和部分其他疾病的产生都与过量自由基有一定的关联,甚至被认为是引起突变、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反应疾病等,也主要是由于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因此,维持体内适当的氧化还原平衡,对人体健康尤为重要。抗氧化剂能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人体内化合物氧化速率,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而大型真菌中有许多种类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开发利用正是当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

竹菌Engleromycis goetzii,又名肉球菌,是子囊菌纲、肉座菌科、肉球菌属的一种真菌,是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药。竹菌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目前正广泛用于治疗喉炎、扁桃体炎、胃溃疡和急性肾炎等。但关于竹菌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其治疗作用机理也尚不明确,仅有推测其可能是与自由基清除有关。因此,笔者以竹菌为研究对象,通过DPPH、ABTS和FRAP3种方法测定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及蒸馏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估竹菌天然抗氧化潜能,为其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结果与分析

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竹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及蒸馏水提取物均具有DPPH自中基清除能力,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升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状态。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清除能力存在差异。

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竹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及蒸馏水提取物均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升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状态。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清除效果也存在差异。

3总氧化还原能力

竹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及蒸馏水提取物均具有氧化还原能力,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升高,氧化还原能力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状态。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清除效果存在差异。

小结与讨论

天然产物成分中,萜类、甾体等大环、稠环化合物极性小,易溶于石油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溶剂,而糖、苷等极性较大物质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中,因此,采用不同溶剂进行竹菌成分提取所得产物,其所含功能分子应是不同的。因此,选择5种不同极性溶剂进行竹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结果证明其在三个指标的评估中均显示有抗氧化活性。

另一方面,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竹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中,5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排序是存在差异的。

DPPH法测得抗氧化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蒸馏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

ABTS法测得抗氧化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95%乙醇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

FRAP法测得抗氧化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

(1)DPPH法和ABTS法均是针对自由基清除能力设定的评估指标,但因为ABTS 自由基较DPPH自由基反应更容易,且二者清除原理不同,因此,反映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也不同。

(2)FRAP法测定的是竹菌活性成分的氧化还原能力,原理自然不同与 DPPH法和ABTS法,因此,FRAP法测定结果与前两种方法完全不一致。

由此可见,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应不同的抗氧化原理,在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评估中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首次对竹菌抗氧化活性潜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5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所得产物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可用于抗氧化剂开发。同时,竹菌为可食用真菌,使得其在开发利用方面天生就具有安全优势,未来可用于诸多领域,如具有清热解毒和抗氧化功能的饮品,食品保鲜剂,化妆品的抗衰老精华添加剂,抗炎症、预防癌症、预防肿瘤、抗氧化功能的新药等。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计划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的提取物-乙酸乙酯及蒸馏水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细胞学试验进一步验证其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

论文二:佚名. 新药用菌——竹菌的初步研究(一)[J]. 云南植物研究, 1975(1):54-57.

云南省植物研究所生理室菌类组、分类室孢子植物组

云南省丽江地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

【摘要】:竹菌长期以来,在云南省纳西族、傈僳族中,用于抗菌消炎。近年来在抗癌方面又露出了可喜的苗头。遵循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我们多次到云南省丽江地区、怒江州、楚雄州、大理州等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民间访问,总结群众经验,收集了竹菌菌种和样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抗菌试验及化学分离,并与有关单位合作正在进行抗癌临床试验。本文拟将我们初步调查研究情况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竹菌,肉座科(Hypocreaceae)

肉球菌:竹包;竹宝;竹荷包;竹寄生;墨莫,闷巴(纳西族语);马斯、骇驳(傈僳族语);马斯利比(彝族语);竹球菌;竹菌(丽江、维西);竹生、竹生肉球(昭通)。

子座呈不规则圆球形,包围于高山竹类偏上部的竹杆节间,新鲜时硬肉质,粉红色或浅肉色,后期渐变成乳白、灰白至灰褐色,直径2-10(20)厘米;外表近光滑且具细小黑色斑点,内部淡红至灰白色,实心,干后变坚硬,由短而不规则分枝的菌丝交织而成假组织,内含大量球状油滴;成熟的子座表面往往凸凹不平或具不规则突起。子囊壳2-4层排列,均埋生于子座内,椭圆形,250-600x500-800微米,壳壁透明至褐赭色。子囊近圆棒形,长200-240微米,有孢子部分14-16x120-150微米。子囊孢子单行排列,广椭圆形,阔梨形,初期透明,后期深褐色,12-17x19-20微米。隔丝呈线形,顶端略膨大,高出子囊10-15微米。菌肉嚼后微有苦味。

二、生态与分市

该菌为寄生兼腐生的真菌。寄主是多种高山竹类,常见于高山紫杆箭竹[Sinarundi-naria violascens (Keng)Keng f.] 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 (Mitford)Nakai],黄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Riviere],实心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 et Z.]水竹[Ph.  Congesta Rendle]及灰竹等的偏中,上部的节间上,尤以衰老萎弱的竹杆居多,据当地农民反映:“当竹林出现开花现象,往往是竹菌大发之年”,在着生竹菌实体的以上竹杆多有枯死现象,在子实体以下的竹杆往往发育不良。竹子开花是感菌的条件,还是竹菌寄生促使竹子开花,尚待进一步研究。在现有的标本中,我们注意到,在子座附近约2 厘米左右或子座紧贴竹杆的部位,多具直径约1毫米的虫蛀园孔,竹杆腔内,并有不完整的昆虫残体,估计昆虫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关系。

竹菌子实体发育的适宜温度是8-12℃,空气湿度为80-95%,以滇西北高山地区而论,每年5-6月份雨季来临以后菌体开始发育,随雨季结束而渐停止。竹杆内的菌丝体呈粉红色,早季呈抑止状态。通过菌丝培养,已知充足的氮源,对该菌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我国现知的分布范围,主要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一般在北纬25°-30°,东经98°-103°之间,该地山脉多系南北向平行排列,地形险峻雄伟,其间如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玉龙雪山、点苍山、大小凉山等不少高山超过五千米,群山之间且夹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及其纵横交错的支流,沿河谷附近的高山,一般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的竹林中,为竹菌生育适宜的环境;其中以云南省的丽江、兰坪、永胜、宁蒗、中甸和四川的木里一带,民间入药沿用的时间较久,产量也较多。此外如西藏的门空、扎玉;云南的华坪、碧江、福贡、贡山、维西、鹤庆、云龙、洱源、剑川、巧家(药山)以及四川的盐边、越西、昭觉等地均有分布。

三、民间药用情况

民间以竹菌治病历史悠久,广泛用于抗菌消炎,对于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皮肤化胀等炎症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在民间用于治疗无名肿毒、癌症,又获得了一些可喜的苗头。

竹菌味苦,无毒。和重楼并用一般无不良反应,但有少数人吃了会恶心,腹泻,食欲减退等。因此目前正在研究改进配方,达到消除不良反应,增进医疗效果。

四、菌种分离和培养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可将竹菌菌种分离出来,若再加0.5%蛋白胨,0.5%水解乳蛋白,0.5%酵母浸出物;则竹菌菌丝长得更好。以葡萄糖20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1克、酵母浸出物5克,蛋白胨5克、加水1升制成培养液,接种分离所得的菌株,静置培养7天产生70克鲜菌体,若振荡培养则得106克。

五、抗菌作用

将竹菌子座,人工培养菌丝体和发酵液减压浓缩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及水进行提取,用提取所得物进行抗菌试验。

实验方法采用平碟小管法,(不锈钢小管,内径6毫米,高10毫米),药用样品0.1克加2毫升灭菌蒸馏水溶解稀释后放于不锈钢管内。菌种采用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保存菌种经斜面肉汤培养37℃,18小时后使用。每毫升约含菌20亿个。抗菌作用以抑菌直径公分数表示。

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竹菌天然生长子座,人工培养菌丝体以及发酵液中都有抗菌物质存在。此抗菌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醚提出物中。试验结果还表明竹菌人工培养后无论菌丝体乙醚提出物还是发酵液的乙醚提出物其抗菌作用显著比天然子座乙醚提出物为高。

竹菌含有一种广谱的抗菌物质,此物质经有机溶剂提取后主要存在于乙醚提出物中。竹菌存在抗菌物质说明了民间长期用它作抗菌消炎药物是有根据的。

在竹菌的调查研究中,得到了许多单位的热情支持,特别是在永胜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使得调查研究能顺利完成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工作。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云南省兽医研究所又帮助作了抗菌试验。

论文三:

竹菌的一种抗癌成份——松胞菌素D

王钧、王世林、刘学系、万象义、陈远腾

(植物生理研究室)

*参加临床协作的有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个旧市人民医院肿痛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尾明铁路局中心医院技肤科.

*参加药理协作的有昆明军区总医院.四州省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简阳分院。

*质谱是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作,比旋度由云南省药检所作,特此志谢.

一、竹菌抗癌成份研究经过

竹菌(Engleromyces goetze Henn)是子囊菌纲、肉座菌科的一种真菌。滇西民间近年来与重楼合用治癌。1974年夏我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与丽江地区卫生局药检所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民间调查(1)。两年来我们与多个单位协作*从临床和药理两方面结合进行抗癌成份的研究。最初用竹菌子座菌粉在临床上观察到对皮肤癌显效(2),对小鼠宫颈癌U14也有抑瘤效果(3)。后来用有机溶剂及水分步提取,发现醚提部对小鼠内瘤有效。其中一个结晶组份有明显细胞毒性,小鼠腹注5毫克/公斤一次立即死亡;有一次用此结晶1.5毫克/公斤/日剂量腹注15次,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命延存率达235%(3)。临床验证它对皮肤癌依然有效。最近从此组份分到一个单一化合物临床治愈皮肤鳞状上皮癌一例,经签定为松胞菌素D (Cytochalasin D)它的化学结构式是:

二、竹菌中松胞菌素D的分离和签定

竹菌子座磨成细粉,先经石油醚脱脂,再用乙醚提取,得粗结晶。子座内核含粗结晶量高于外皮。用硅胶G进行薄层层析经苯:95%乙醇(80:6v/v)展层,磷钼酸显色,仅含一个主成份。用乙醇——水及丙酮重结晶数次即得层析纯的松胞菌素D。易溶于氯仿、苯、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不溶于石油醚,微溶于水。结晶呈针形、无色,熔点255—259℃(分解)。比旋度〔a〕=-38.5°±0.1°(氮仿C=0.17)。分子量507(根据质谱分子离子峰)。元素定性鉴别仅含碳、氢、氧、氮。元素定量数据为:C71.17%, H7.42%。各种谱图表明只含一个氮原子。质谱M + + 1峰丰度37.4%。以上数据与分子式C30 H37 NO6 相符。(理论值:C71.0%, H7.35%, M++1 峰丰度37.4%。以上数据与分子式C30H37NO6相符。(理论值C:71.0%,H7.35%,M++1峰丰度34%,分子量507.26)

红外光谱表明此化合物为γ—内酰胺,并含单取代苯环、酯基、酮碳基、不对称双取代烯键、反式二取代烯键、羟基、甲基等基团。γ:3600-3200cm-1, 3240cm-1(OH及NH); 3425茶、m-1, (NH), 1692cm-1(γ—内酰胺碳基);3030cm-1,1604cm-1, 1496cm-1, 746cm-1, 702cm-1(单取代苯环);1704cm-1 (酮碳基);1741cm-1 (酯碳基),1230cm-1 (C —O —C); 3095cm-1, 1644cm-1, 905cm-1(不对称双取代烯键);1304cm-1, 961cm-1(反式双取代烯键), 2970cm-1,  2925cm-1,  2860cm-1, 1370cm-1, 1459—1445cm-1 (甲基、次甲基)。

质谱(m/e):含分子离子峰507 (M+)具489(M+—H2O)、479(M+—CO)、464 (M+CH3 CO)、447(M+—CH3 COOH)、429(M+—苯)416(M+—环庚烷离子)388(M+—H2O CH3 COOH 环庚烷离子)、320(M+—2H2O CH3 COOH 环庚烷离子)、254(C17 H20 NO)、174(C11 H12 NO)、120(苯乙胺离子)、 105(C8 H9), 91(环庚烷离子)、43(CH3 CO—基峰)等裂片。

氢质子核磁共振谱(90MHz、CDCI3溶剂、TMS内标),化学位移δ值:7.23(多重峰、5H、单取代苯环), 6.10(双二重峰、1H、C19、J19.20 = 15.5Hz、J19.21 = 3Hz), 5.67(双二重峰、1H、C13、J13.8 = 12Hz、 J13.14  = 16Hz), 5.63(三重峰、1H、C21、 J19.21 = 3Hz), 5.57(单峰、1H、 NH、重水交换), 5.30(多重峰、1H、C14、J14.13 = 16Hz、 J14.15 = 4.5Hz、9.5Hz), 5.30(单峰、1H、C12、 Ha), 5.14(双二重峰、1H、C20, J20. 19 = 16Hz、 J20. 21 = 2 Hz), 5.08(单峰、1 H、C12、H6), 4.64(单峰、1H, C18、OH、重水交换), 3.80(双多重峰、1H, C7, J7.8 =10Hz), 3.20 (多重峰、1H、C3), 2.84(三重峰、1H、 C8、 J7.8 = 10Hz), 2.26(单峰、3H、C21、乙酰基上的甲基);2.12(四重峰、1H、C4、 J3.4 = Hz、J4.5 = 1.96 Hz(双峰、1H, C7、OH、重水交换、J < 2Hz) , 1.51 (单峰、3H、C18、甲基), 1.19 (双峰、3H、 C16、甲基、J = 7Hz), 0.94(双峰、3H、C16、甲基、J11.5 = 6.8Hz)。在1.77—2.87间尚有C10、C5、C16的六个质子未解析。用双照射法照C19、C14等质子δ值相应的频率,证实了 C19、C20 、C21间及Cl3、C14、C15间各质子的联系方式与上述结构式相符。

紫外光谱:λ258nm ( ε= 494), 261nm ( ε= 414)(肩峰)、264.4nm( ε = 393)、268nm (ε =368), 283.5nm (ε= 332)。表明有苯环。

以上数据特别是红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数据充分肯定了竹菌中找到的这个对皮肤癌有疗效的化合物具上述结构,它就是松胞菌素D。

松胞菌素D曾从绿僵菌(Metarrhjzium anisopliae) ( 4 )及一种接柄胞菌(Zygosporium masonii ( 5 ) ( 6 )中发现过。

竹菌中其它抗癌成份还在研究中。

三、松胞菌素D临床应用前景

松胞菌素是1967年才开始报导的一类崭新类型的细胞毒物质,它们能抑制细胞质分裂,高浓度下还可使细胞核从细胞中脱出(7)。我们还没有看到临床报导。现在,我们用松胞菌素D已经治愈一例皮肤鳞癌(2),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病例,确定疗效,观察杀癌的特殊机制。竹菌菌粉治疗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都有少数病例观察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除肠胃道反应外未见对造血系统等有何明显影响。还不知道这些是否是松胞菌素D的作用,需用松胞菌素D以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甚至利用它特殊的细胞毒特性与抑制增殖细胞核分裂的一般抗癌药物合用观察疗效和毒性。

松胞菌素最值得注意的还是最近发现它们对离体的人的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作用的差异。1972年以来,发现松胞菌素在仅抑制细胞质分裂的浓度下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的DNA合成、核分裂无影响,却控制体外培养的人的正常细胞DNA合成和核的分裂(8)(9)(10)。这种差异有可能用于保护正常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而让抗癌药物选择性地杀灭肿瘤细胞,最近,O'Neill(11)将松胞菌素D与阿糖胞昔并用,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结果肿瘤细胞被杀灭,正常细胞未被杀伤;撤去这两种药物后,正常细胞恢复正常生长。关于松胞菌素D还没有看到同类型工作的报导。显然,如果松胞菌素D不仅在体外而且在人体内也有这种选择性地保护正常增殖细胞的功能,就有助于克服目前一般抗癌药既杀癌细胞也伤害正常增殖细胞的缺陷。那时竹菌在临床上的意义就很大了。

引用资料:

[1]云南省植物研究所生理室菌类组等:云南植物研究1975 ( 1 ) 50—53

[2]云南省竹菌协作小组:竹菌治癌42例临床近期疗效小结(1977年)

[3]药物筛选结果,待整理发表。

[4]Aldridge. D. C., and Turner, W.B.. Jo Chem. Soc. 1969:923—928

[5]Minato, H., and Matsumoto, M.s J. Chem. Soc. 1970:38—45

[6]Lebet, C., and Tamm, Ch.s Helv.Chim. Acta 57:1785—1801 (1974)

[7]Carter, S. B.s Nature 213:261—264 (1977)_

[8]Wright, W. E., and Hayflick, L.. Exp.Coll Res. 74:187—194(1972)

[9]O, Neill, E. J.. J. Natl. Cancer Inst. 49:1733—1738 (1972)

[10]Kelly, E., and Sambrook, J.s Naturo New Biol. 242:217—219 (1973)

[11]O, Neill, E. J.; Cancer Res, 35:3111—3115 (1975)

陈康林-药用真菌之父

应用野生真菌大健康体系造福人类

中国药用真菌科学实践第一人

陈康林教授:

原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野生药用真菌医学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大型野生药用真菌分类专家;

野生药用真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

36项急慢性疾病野生真菌药用配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人持有人;

美国陈康林野生真菌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院长;

他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林区,从小就接触野生药用真菌,并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典籍;

多年来,他深入中国和国外的原始森林,亲自采摘食用和研究300多种野生真菌;

开创了中国药用真菌临床医学的历史;

被誉为“中国药用真菌科学实践第一人”;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07年5月1日,人民日报以《把良药背出大山的人》报道了他的事迹;

2014年3月,人民日报对他研究团队在肿瘤治疗上以“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抑瘤率72.4%”有新的突破进行了新闻报道;

他还曾受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等单位专职进行相关真菌研究和开发;

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二套健康早班车约20多期主讲"药用真菌";

开办《康林说真菌》等节目对其科研和临床治疗成果进行推广;

陈康林的事迹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海南日报》、《健康时报》、《健康报》等媒体进行新闻和专题报道;

rId12

他先后出版了:

《野生灵芝点然生命之光》

《野生灵芝国药之王》

《野生灵芝开启生命之门》

《肿瘤治疗的革命》

《肝脏疾病治疗的革命》

《被遗忘的灵丹妙药.野生药用真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

《药用真菌肿瘤学》

《药用真菌治疗肿瘤》

《药用真菌治疗肝硬化》等10本药用真菌专著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51839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