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药用真菌之父陈康林系列科普讲座之1---桑黄

发布时间:2023-07-08   来源:网络   阅读:1115

野生药用真菌之父陈康林系列科普讲座之1---桑黄

微苦,寒。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和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降血糖、降血脂,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抗过敏,抑制肿瘤。

药用真菌之-桑黄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 (L.: Fr.) Quél.】

【学 名】

  桑黄

【中文别名】

  火木层孔菌、针层孔菌、胡孙眼、桑上寄生、桑臣、树鸡等。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

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性状介绍】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长环境】

  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

【成分药理】

化学成分:

  桑黄含落叶松蕈酸约4%(菌丝体不含落叶松蕈酸),饱和脂肪酸、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三萜酸、芳香酸、麦角甾醇,藜芦酸, C23、 C25 的饱和烃,甘露岩藻半乳聚糖,多糖等,以及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缓解癌症特有的疼痛;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的S-180的抑制率为87%,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2)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3)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的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4)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6)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很好。

(7)护肝作用 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8)桑黄中的落叶松蕈酸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盗汗,还有洋地黄样作用,低浓度弄兴奋平滑肌,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中毒量可引起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醉。

(9)具有活血、止血的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女性的血崩、崩漏、血淋,还可以治疗尿血、脱肛、便血,或者是消化道的出血。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被称为“妇科圣药”。——《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3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性味功用】

  微苦,寒。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和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降血糖、降血脂,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抗过敏,抑制肿瘤。

【相关论述】

  桑黄最早的药用记载较明确,为一千三百八十年前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记载:“桑耳使,一名桑臣,又名桑黄”。首次出现了“桑黄”两字。“桑黄,味甘、辛,无毒”。“能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痃癖,兼疗伏血,下赤血”。

  《神农本草经》记载桑黄属于上品,无毒,“属上经,性微寒,无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出谷”。

  《千金翼方》记载:“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泻,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曝干”。

  《名医别录》记载:在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泻,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可以说充分肯定了,桑黄的另一个方面的价值。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对桑耳的功效记载增加了“鼻衄、妇人崩中”。

  《本草图经》云:“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并附有“信州桑黄”图一幅。

  唐朝所颁布的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编修药典《新修本草》:“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腹痛,阴阳寒热无子,疗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疗癖饮,积聚,腹病,金创。五木耳名,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木耳,即曝干。

  《本经逢原》记载“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金色者治癖饮(积水)、症瘕积聚(肿瘤),及肠风泻血、五痔下血、血痹虚劳,咽喉痹痛,一切血证咸宜用之。

  宋朝《太平圣惠方》记载:“桑耳可治疗脱肛泻血不止:用桑黄一两,熟附子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血淋疼痛:桑黄、 槲白皮各二钱,水煎服,日一次。”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桑上寄生(桑耳)。桑以下皆软耳之名,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其功性则一也。桑耳,味甘,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肿瘤),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对桑黄都有详细描述,功效主要有: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桑黄在两千年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但成名却是因为日本。在二战期间,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导致当地癌症发病率飙升,该地区一部分民众疏散到日本女岛。多年后发现,疏散到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因核辐射而患病。唯有疏散到女岛的人很正常。研究发现,原来遍地是桑树的女岛人常喝桑黄茶。疏散到女岛的人入乡随俗 。因这一发现桑黄被誉为抗病之王。

  1968年,日本学者以桑黄水提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达96.7%,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1993年韩国卫生部批准桑黄为抗癌药物。2006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将桑黄的提取物加入治疗癌症的药物中,可提高该药治疗前列腺癌的成效。

  日本药学博士久乡晴彦曾经编写的医药书籍《桑黄的超抗癌力》,曾轰动一时。其中,记录了日本前桥市的一位70岁的男性,患肺癌后,桑黄对他产生了非凡的疗效。这位患者平时血压很高,经常到内科看诊,在一次检查中,医生惊讶地发现他罹患了肺癌,而且不能动手术,只能接受抗癌药剂或放射性治疗,但是否有效就不得而知了。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一个患胃癌康复的好朋友后,他建议喝桑黄,其抑制癌症的效果远胜过话题热度高的巴西蘑菇。其实巴西蘑菇和桑黄都是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是利用增强患者免疫力而击退癌症的治疗法。

  最初,他每天只喝一瓶,听说喝越多效果越好,就早中晚饮用。之后,便涌现体力,改善而来身体状况。通常癌症患者接受治疗时,食物减退,免疫力降低。而他则正好相反,比以前更有精神,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患了癌症。

  他的朋友听说后,觉得这么有精神表示肿瘤缩小了,便建议他不妨去别的医院检查一下。于是,他去日本的一家大医院接受了精密检查。结果正如他朋友所言,肿瘤萎缩,不需要再用抗癌制剂了。医生表示,只要接受放射线治疗就可以了。接下来两个月,他边做放化疗,边加大量喝桑黄。没有多久,明显存在于肺部的肿瘤已消失不见。

  当他听到主治医生说他康复的话时,感到非常欣慰,他觉得,这一刻感受了到前所未有的生命的价值,而这一切都拜桑黄所赐。

  日本药学博士在研究桑黄时,记录了日本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在服用桑黄后好转的真实事故事,并为大家揭开了桑黄强大抗癌性的秘密:

  日本应用菌类研究所在研究桑黄之前,曾经长期研究巴西蘑菇。当时,在日本巴西蘑菇有很多的受用者。事实上,他们发现,巴西蘑菇的效果远远不及桑黄。桑黄对于癌症有显著的作用,功效还胜于巴西蘑菇等其它菌类。

  桑黄的多糖的作用,巴西蘑菇和其他菌类类似,但是当时新发现的桑黄成分却是其它菌类所没有的。虽然菌类具有抗癌性,但只有桑黄能够发挥极强的抗癌性。

  研究所的阻PL-08具有可以抑制自由基等残暴氧之害的作用,功效凌驾于他命C或E等一般抗氧化物质之上,而且具有速效性,能过破坏癌症发生的构造。

  自由基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它和现代病等各种疾病或症状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桑黄不止可以治疗癌症,对于重视预防医疗的二十一世纪而言,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关科研文献:

桑黄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食用菌》,2005(2).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周存山,马海乐

桑黄粗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相关能力的抑制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3月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院.赵澜,张红锋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教研室,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控室.车会莲,孟繁岳,杜杰,李蓉

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抗肿瘤和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研究.《食用菌》,2006(5).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王清,沈业寿,赵浩如

桑黄多糖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月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赵澜

从上面的五篇论文中,大家可以看到桑黄的抗肿瘤作用同今天医院使用的化疗药品阿霉素效果相当。

相关配伍:

1、治心肺受热受暑吐血:真桑黄每用三五钱煎汤服,以好为度。(《文堂集验方》)

2、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岗谷树根皮一两半,桑黄一两半(微炙)。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3、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4、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桑黄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

5、治久心病不止:桑黄半两(微炙),木香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2-5方出自《圣惠方》)

6、治瘰疬溃烂: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二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要奇方》)

7、治发背: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三钱,苍术(米泔浸)五钱,甘草(炙)二钱,入桑黄菰五钱同为末。疮溃干掺,未溃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论文一:郎明紫,曾鹏,刘明明,等. 桑黄多糖的研究进展[J]. 蚕桑通报, 2017, 48(2):5.

郎明紫,曾鹏,刘明明,解鸿青,李晓童,时连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462;31272375);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摘要:桑黄(Phellinusbaumii)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真菌子实体,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桑黄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且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已成为生物抗癌药物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对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桑黄多糖的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桑黄(Phellinus baumii)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俗称桑耳、桑寄生,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为黄褐色,味微苦、性寒。传统中医认为桑黄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和止泻,可用于治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脾虚泄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桑黄含有多糖、黑色素、过氧化酶、麦角幽醇、芳樟醇、三菇酸、脂肪酸类、芳香酸、原儿茶醛、丁香酸、咖啡酸、柏皮素、樱花亭、香豆素等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护肝、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桑黄多糖是桑黄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其抗肿瘤、降血糖、护肝、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成为了其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桑黄多糖的结构组成、分离纯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桑黄多糖的药理作用

3.1抗肿瘤作用

  Nakamura等采用不同溶剂从桑黄菌丝体中提取出了5种糖蛋白并以S180肉瘤为对象进行抗癌实验,结果口服FⅢ-1的抗癌效果最强,抑瘤率达81.2%。杨全等用桑黄粗多糖(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的混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发现桑黄粗多糖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且其抗肿瘤作用为剂量依赖型。桑黄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桑黄多糖通过调节蛋白激酶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来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通过增加NO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来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调节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来控制巨噬细胞的抗癌作用。桑黄粗多糖还能通过调节自然杀伤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2)抑制肿瘤细胞增值。用桑黄多糖干预肝癌细胞,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定量分析发现肝癌细胞的钙网蛋白、周期蛋白D1、周期蛋白E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周期蛋白A和p27的表达量却升高,说明桑黄多糖诱导的肝癌细胞周期阻滞是由钙网蛋白和 p27-cycinA/D1/E-CDK2信号通路介导的。Song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PL(0.125mg~1mg/mL)通过降低β-链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Wnt通路(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Liu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能显著抑制HELA和SCC-7901细胞的增殖,其抗癌作用是通过阻碍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桑黄多糖可通过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刺激细胞色素C及细胞周期素B1的释放,来抑制SW480人结肠癌细胞增值,并促进其调亡。Song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PL可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同时降低其增殖指数和微血管密度。

(4)抗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桑黄多糖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进而抑制AKT通路中苏氨酸蛋白激酶Thr308和Ser473位的磷酸化,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形成。Kim等研究发现,桑黄提取物可有效抑制鸡胚尿囊膜(CAM)的血管形成,20mg/mL剂量的抑制率可达78.9%,且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性。

3.2护肝作用

  桑黄能显著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细胞营养补给、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星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等,表现出明显护肝作用。Wang等用TAA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蛋白质组学方面评价桑黄多糖对这种模型的影响,发现有包括肌动蛋白在内的13种蛋白质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蛋白分别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亚铁血红素和铁代谢、半胱氨酸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表明桑黄多糖通过减少铁相关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氨基酸和核酸代谢来增加谷胱甘肽分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3.3 抗炎症

  桑黄能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酶、转录因子NF-kB环氧酶2、MAP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NO和TNF-α的合成,降低MDA含量,提高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来发挥抗炎作用。Park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并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使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减少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出抗炎活性。Jang等将桑黄子实体水提液腹腔注射小鼠(20mg/kg)后,发现小鼠总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IL-Iβ含量明显的下降,说明桑黄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3.4降血糖

  桑黄多糖能有效降低链脉霉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浓度,降低率分别为49%、32%和28%,同时可使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降低20%。Kim等给小鼠饲喂桑黄多糖,发现可显著降低血糖含量,减轻胰岛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并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γ(IFN-γ)的表达]。Cho等发现桑黄胞外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量,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Kim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通过阻断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显著抑制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B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

3.5 免疫调节作用

  桑黄多糖能通过阻断髓样分化因子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核因子-kB、氨基末端激酶和P38的表达,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lα,IL-1βand IL-4)的分泌,来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傅海庆等用桑黄口服液饲喂小鼠,发现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重量显著增加,乔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Th1细胞活性提高,在正向细胞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6 抗氧化作用

  桑黄多糖能保护线粒体DNA免受活性氧基团的侵害以保证线粒体功能正常完整,并对氧自由基、羟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表现出很高的清除效率和还原能力。Yuan等研究发现桑黄多糖能降低血液丙二醛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祝子坪等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检测桑黄胞内和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发现桑黄多糖抗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且胞外与胞内多糖在清除羟自由基、DPPH等的能力上存在差异。Kozarski等通过测定桑黄多糖的还原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性,发现其还原能力随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随后保持稳定不变。

4 展望

  桑黄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且毒副作用小,已成为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众多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桑黄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好进展。但对桑黄药效成分特别是多糖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结构修饰、构效关系与临床评价,药效成分间的互用与协同效应,桑黄菌种和培养条件对其药效的影响,桑黄真伪检测标准、特征性成分与产品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今后随着对这些方面研究的深人并获得成果,将会大大推进桑黄开发利用的进程。

  日本和韩国最早进行桑黄人工栽培并已经达到了批量生产,同时将桑黄主要用于制造抗癌药品和美容养颜保健品,目前已将其开发成抑制艾滋病的新药。国内对桑黄人工栽培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产品也较少。研究桑黄的液体和固体培养基配方,桑黄子实体高效人工培养技术以及桑黄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高效提取纯化工艺,探明桑黄多糖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制以桑黄多糖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系列抗癌新药或保健食品,将是桑黄未来研究与开发的重点与方向。

论文二:王稳航, 李玉, 李兰会. 药用真菌桑黄(phellinus sp.)抗癌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6, 6(010):115-118.

王稳航、李玉(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天津)

李兰会(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

摘要:桑黄(phellinwsp.)是一种近年来由韩国、日本兴起开发的稀有药用真菌,有着很好的抗癌效果。本文主要从提高机体免疫、抑制癌转移、调节药物代谢酶等多个角度,着重介绍桑黄多糖和小分子天然产物的抗癌功效和机理,并提出了以后桑黄抗癌药物深入开发的研究方向。

  桑黄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最早收载于李时珍《本草纲日》中。民间用于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脾虚泄泻等。桑黄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桑黄为俗称,又称为桑臣、桑耳、胡孙眼、桑黄菇。关于桑黄种质,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是桑黄,似乎在学术界还是没有定论,说法也没有统一,但所述桑黄均属于针层孔菌属(phellins sp.)。层孔菌属目前已发现251 种左右,中国发现62种。对桑黄的现代医学研究起源于日本,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的Ikekawa博士与东京大学柴田实验室合作以桑黄水提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随着对桑黄研究的不断深入,韩国已于 1993年成功将桑黄开发成抗癌药物,继而掀起桑黄抗癌药物开发和应用的高潮。近年来,韩国、日本、中国及欧美一些国家都在加大对桑黄药物的开发力度。

1小分子天然产物的抑癌功能

  目前,已从桑黄中分离出三十多种单体化合物,分别属于黄酮类、香豆素类、甾醇类、萜类等。但真正对桑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癌活性研究的仅有hispolon。

  除hiepolon外,对桑黄小分子天然产物的抗癌活性主要以桑黄提取物来研究的。Shon 等人研究了Phellinus linteus的水提物PLⅡ和正丁醇提取物LⅠ的抗突变能力。两种提取物均无致突变能力但对NPD和 NaN3 直接所致突变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对2-氨基芴和3,4苯并芘间接所致突变也有较强抑制效果。因此,Phellinus linteus的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突变能力,在癌症预防有着重要应用。

  此外,Phellinus linteus子实体甲醇提取物 EPL对癌细胞的入侵及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PL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而起到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桑黄提取物对细胞的影响与其抗癌活性有关。

2多糖类物质的抗癌功能

2.1免疫调节间接抗癌

  从桑黄中分高的多糖类物质主要为酸性多糖、蛋白结合多糖,大多数没有直接抑癌功效,主要是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癌细胞转移或降低肝线粒体中药物代谢酶(如P450等)活性而起到肿瘤抑制和预防作用。

  桑黄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有多篇报道。其可促进树突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成熟,提高巨噬细胞的NO产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活性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面介绍几例与桑黄抗癌活性的报道。

  国内学者温克等人比较了口服桑黄(phellinus linteus)等四种药用真菌对S180肉瘤和胃癌的抑制作用。桑黄在剂量为0.5g/kg体重时,对小鼠S180肉瘤和胃癌的抑制率分别为46.07%和43.09%。这是国内第一篇对桑黄抗癌功能的报道。

  国外 Kim等人从phellinu linteus子实体中提取出一种新型的分子量为73kDa的多糖蛋白聚合物PPC,其由5种单糖构成,主要为D-葡萄糖和D-甘露糖(摩尔比3:2),氨基酸组成主要为天冬氨酸。PPC的免疫增强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PPC也能促使巨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和NO产生。体外实验表明PPC能够加速NO致敏的 B16黑色瘤细胞的胞溶。此外,PPC还能上调NK细胞对YAC-1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研究证明 PPC能够体外激活巨噬细胞和 NK细胞的癌细胞杀伤功能,同时也具有诱导B细胞增殖的作用。

  Kim等人研究了来源于 phellinus linteus的酸性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和TNF-α的上调作用及相应的抗癌活性。

  另外,抑制癌细胞转移是控制和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癌细胞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包括癌细胞突破自身基膜进入血管并粘附于血管上,及再次穿过血管基膜在异位组织增殖等多个环节。因此针对癌细胞转移机制,通常采取抑制癌细胞粘附和入侵两个途径来抑制其转移。

  Ham等人报道了来源于Phellinus linteus的蛋白多糖PL对不同癌细跑的抑制作用。发现PL和阿霉素均能够有效抑制B16F10黑色素瘤,提高荷瘤裸鼠的生命延长期,并且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但是阿霉素的使用会造成小鼠体重的严重下降,而PL则没有此现象出现。剂量为100mg/ml的PL对NCI-H23肺癌的抑制率为57%。同时,抑制B16F10黑色素瘤肺部转移。实验结果表明,阿霉素的毒性作用虽然对局部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但同时也会对负责清除转移癌细胞的免疫反应造成部分抑制。此研究提示PL的抗癌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癌细胞转移的抑制。

  Lee等人研究了来源于柬埔寨的Phellinus linteus水提物对黑色素瘤转移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菌水提物CPL虽然没有明显的抑制B16BL6癌细胞作用,却能够抑制 B16BL6所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并呈浓度依赖性。另外CPL可有效抑制B16BL6癌细胞与明胶的粘合,这也证明CPL具有抑制癌细胞入侵的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剂量为50mg/kg的CPL口服14天后,对B16BL6的肺部转移抑制率达55.5%。另外,CPL能够下调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此激素在癌细胞的入侵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PL能够有效抑制B16BL6癌细胞的肺部转移,部分原因可能是uPA水平的上调和癌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受到抑制引起的。

  Ham等人研究了源于Phellinus linteus酸性多糖PL对黑色素癌细胞B16F10粘附和入侵的抑制效果。此外,多糖PL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B细胞活性,增加巨噬细胞NO产生和多克隆IgM的产生。因此,多糖PL的抗癌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抑制癌细胞扩散两个途径共同完成的。

  机体对癌症的防御除增强免疫功能外,另外就是加强对休内药物代谢酶的控制。一些药物代谢酶(如CYP酶)能缴活前致癌物转化为致癌物而引发癌症。有报道认为桑黄多糖类物质对CYP酶系具有下调作用。添加10%(V/V)桑树提取物培养所得胞外多糖具有最强的CYP2E1抑制恬性。由于CYP酶系属于一相药物代谢酶系,其具有将前致癌物转变为活性致癌物的功能,因此对肝脏中 CYP酶系的抑制,可能是Phellinus linteus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活性的原因之一。

  桑黄提取物对化学物质诱发性癌也有显著预防作用。Bse等人报道了桑黄多糖PG对二苯并芘诱发的前胃胃癌发生的抑制作用。配制浓度为1mg/ml的多糖溶液作为ICR雌性小鼠饮用水源。4周后,病理组织观察表明服用PG后,胃肠粘膜状志与正常小鼠相比没有什么区别,而未服用PG的小鼠胃肠粘膜显著增生,并有多处癌乳突形成。

  另外,Hiroyuki Kojima等人报道了一例肝癌并且多处部扩散的病人服用PL提取物后得到自然抑制,推断其原因可能与桑黄提取物抗癌成分有关。

  同种发酵大豆多糖能够体外诱导细胞的QR和GST酶活性,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该多糖能够诱导鼠肝、肾、结肠中的QR和CST酶活性。QR和GST酶是Ⅱ相药物代谢系统酶类,该酶可代谢致癌物质以防止其对细胞大分子物质的攻击。因此,此发酵大豆多糖可能是通过诱导二相药物代谢酶类以降解致癌物,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另外,Shon等人发现利用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大豆多糖能有效抑制鼠肝线粒体中P4501A1、1A2、2B1活性,也能有效抑制TPA诱导的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因此其可能将来作为癌症的化学预防药物应用。

2.2肿瘤直接杀伤作用

  关于真菌多糖直接诉导癌细胞凋亡的报道不多。其中来自韩国Li等人的报道较为引人注目。

  其报道来源于Phellinus linteus的蛋白结合多糖PL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有直接诱导凋亡作用。研究发现PL可显著提高亚G1 和G2/M期癌细胞数量。PL能够降低 Bcl-2水平,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降低cyclinB1的表达。因此PL可作为一种化疗辅助药物、化学预防药物或免疫激活剂应用于各种领城。

  继而研究同一多糖对人胃腺癌的生长和腹腔转移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PL在浓度为75μg/ml时对胃腺癌细胞TMK-1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较好的浓度依赖性。DNA片段检测表明,诱导TMK-1癌细胞呈明显凋亡的PL浓度为37.5μg/ml。体内实验表明,剂量为100μg/ml的PL能够显著抑制荷瘤裸鼠的胃癌瘤块增长,并降低胃癌向腹膜迁移率达75%。

  此外,Choi等人对Phellinus linteus菌丝体进行热水提取、分离出活性组分MEPL,研究其对人神经瘤SK-N-MC细胞株的凋亡作用。MEPL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出现凋亡特征,如核固缩、G1亚期峰的出现等,但所需浓度较大,0.75%的浓度(即750μg/ml )才有显著抑制癌细胞活性作用。同时,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Bax、caspases水平显著提高。此外,出现特异性蛋白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β-catenin的水解。Bcl-2和p53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因此,MEPL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 Cdk抑制剂p21而激活 caspases,从而对 PARP及β-catenin的限制性水解完成的。

  以上三项研究均为关于桑黄多糖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报道,但仅从癌细胞角度分析了癌细胞凋亡原因,仍不清楚多糖是如何与癌细胞作用而起到诱导凋亡功能,因此仍需从多糖的分子结构及与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情况深入研究其诱导凋亡机制。

3桑黄的安全性评价

  Han等人利用 SD大鼠进行了口服 phellinus linteus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其认为桑黄提取物的ID50在5000mg/kg以上。在所有的桑黄抗癌研究中,无论口服还是腹腔(静脉)注射,均未有副作用报道。

4结语

  桑黄的抗癌研究已进行了将近二十年,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就其研究现状来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要进行桑黄种质的确定,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手段,明确桑黄的特征;其次,桑黄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用真菌,对其小分子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任务是发现新型单体化合物,阐明其结构特征,以助于抗癌功效的研究;另外,对桑黄抗癌活性的主要成分-多糖的结构分析研究较少,对多糖的结构鉴定和构效关系仍需深入研究。此外,桑黄多糖的抗癌亮点是其具有直接诱导癌细胞凋亡活性,这与其它真菌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不同,但由于所报道多糖没有进行纯度检测和结构鉴定,是否含有其它杂质(如金属离子、酶抑制剂等)而干扰了多糖的体外直接抗癌活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论文三:赵桂芝, 王晓君, 俞忠明. 桑黄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大鼠生长及外周血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 34(6):4.

赵桂芝1,王晓君1,俞忠明2

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

2.  浙江省中医院研究院,杭州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F30027.2013F50021.2014F10045)

摘要:

[目的]研究桑黄多糖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大鼠的生长及其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构建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7 d后,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8 d,大鼠股动脉采血处死后,剥离大鼠的脾脏和胸腺,称脾脏和胸腺湿重,并计算脏器指数,血常规方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蛋白质含量及AKP,LDH活力。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桑黄多糖能使大鼠体质量,胸腺湿重指数,脾脏湿重指数,外周血WBC数,Hb含量,总蛋白和球蛋白等水平显著提高,并能阻遏由环磷酰胺所致的抑制作用。

[结论]桑黄多糖能改善并调节大鼠营养状况和造血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论文四:张万国, 胡晋红, 蔡溱,等. 桑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J]. 中医药学刊, 2001, 19(5):2.

张万国,胡晋红,蔡溱,黄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摘要:采用四氯化碳致肝损伤 ,结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观察桑黄对大鼠血清酶谱,蛋白水平及胶原成分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血清胶原成分含量。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桑黄对肝细胞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肝纤维化是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病理状态,大多数慢性肝病都伴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发生。过去缺乏对肝纤维化的明确认识,自从Rogking提出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病变以来,有关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被迅速开展起来。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提示中药是抗肝纤维化的新希望、笔者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应用多孔菌科植物桑黄提取物进行抗纤维化研究。

讨论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极其复杂,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发挥综合作用,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菌类植物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及活性酶等有效成分,冬虫夏草、获苓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本文应用多孔菌科植物桑黄进行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血清酶谱和蛋白水平等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桑黄对肝功能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血清胶原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桑黄能减少HA,LN的生成、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类似于冬虫夏草、促进胶原酶产生或提高胶原酶活性,从而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吸收。病理组织观察进一步证实:桑黄对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胶原纤维增生减少,表明桑黄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论文五:魏静, 李金凤, 温成平,等. 桑黄多糖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J]. 中药材, 2016, 39(12):3.

魏静,李金凤,温成平,范永升,丁兴红(浙江中医院大学,浙江 杭州)

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6C3308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4H270014);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5ZG02)

摘要:

[目的]研究桑黄多糖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及桑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在左前肢皮下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肝癌模型,成模后给药15 d,比较各组相关指标。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6.71%,34.48%,56.65%;除桑黄多糖低剂量组中的TNF-α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给药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2,TNF-α均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桑黄多糖各剂量组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桑黄多糖能促使肿瘤细胞坏死。

[结论]桑黄多糖对H22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引起的死亡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 位。而当前治疗肝癌的化疗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强,患者依从性差,且预后不良。中药抗肿瘤与化疗药物比较,具有改善肿瘤患者症状的独到之处,且与抗肿瘤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化疗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桑黄菌(Phellinus igniari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目前主要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的临床治疗,其抗肿瘤作用突出。桑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而多糖被认为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桑黄多糖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其对肝癌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讨论

  目前桑黄多糖对肿瘤的治疗机制却尚未明确。本研究中,与模型组比较,桑黄多糖高、中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坏死明显,瘤质量均显著减轻,证明了桑黄多糖能抑制H22细胞的生长。虽然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最高,但该组小鼠与桑黄高、中、低剂量组比较,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这也证明了桑黄不但具有抑制肿瘤作用,而且其毒副作用较小。

  细胞因子在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IL2是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生物活性是促进T、B 细胞的增殖、活化诱导 NK 细胞和CTL等细胞、激活瘤杀伤性细胞,IL-2 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细胞免疫能力强弱,也反映了机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IL-6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起免疫抑制作用重要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之一,能促进T细胞增殖分泌。TNF-α 是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TNF-α在体内外均可促进IL-6的产生。本研究中,桑黄多糖组血清IL-2、IL-6、TNF-α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升高,说明桑黄多糖能通过促进 H22荷瘤小鼠IL-2、IL-6、TNF-α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对肿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脾细胞增殖是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T、B 淋巴细胞是两类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T 淋巴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 淋巴细胞则是唯一能产生体液免疫的细胞。本研究中,桑黄多糖各剂量均能促进脾细胞中T、B 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桑黄多糖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器官,上调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诱导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引用文章:癌症治疗的方案选择——手术及放化疗与桑黄相结合

  现代疗法与传统中医药疗法在肿瘤治疗中都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联合两种疗法的优势,克服彼此的弱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佳途径。

  由于化学药物缺乏选择性杀伤肿瘤的作用,因此,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一系列毒副作用。而中药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治疗肿瘤的疗效。

中药减轻毒副作用

1、 化疗引起局部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某些化学药物如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若漏于皮下,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等后果。一旦药物漏出血管,除立即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外,可外敷如意金黄散、化毒散膏等中药制剂,并内服凉血解毒药物。局部组织坏死时,可用紫色疽疮膏外敷。化学药物长期应用导致的静脉炎或静脉栓塞,可在局部热敷的基础上外敷化毒散膏、铁箍散膏及龙珠膏等中药外用制剂。

2、 全身反应的中药治疗:

(1)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患者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属于中医“脾胃失和、升降失司”的证候范畴。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常选用党参、白术、陈皮、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太子参、焦三仙、鸡内金、砂仁、藿香、佩兰、竹茹等;腹痛加元胡、白屈菜、杭白芍、甘草;腹泻加用山药、儿茶。

(2)骨髓抑制:若病人红细胞减少,常选用黄芪、党参、当归、棉花根、龙眼肉、大枣、生熟地、阿胶、鹿角胶、紫河车、在、枸杞子、人参等药物;若病人白细胞减少,可选用补气法进行调理,常选用生黄芪、沙参、黄精、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鸡血藤、当归、山萸肉、补骨脂、仙灵脾等中药;若患者血小板减少,治疗重在益气养阴补血,药物常用女贞子、山萸肉、生地、大枣、花生衣、龟版胶、鸡血藤、石韦、升麻、茜草根。

(二)中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

1、 化疗增敏:在化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治疗,可以使化疗见效快、效力增强。如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应用C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同时应用丹参,发现丹参能够明显增加化疗的疗效,且疗效的维持时间延长。我们应用益气活血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发现益气活血中药显著提高化疗的部分缓解率。动物实验证明,十全大补汤与丝裂霉素合用可促进实验动物体内肿瘤坏死因素的省城,补中益气汤、茯苓提取物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对动物肿瘤的抗肿瘤活性,香菇多糖可以提高FT-207的抗肿瘤活性。

2、 提高远期疗效: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证明,中药与化疗相结合能够提高肿瘤的远期疗效。

(1)胃癌:中医研究院的研究发现,健脾益肾冲剂合并MFV方案化疗,可以使得治疗组病人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福建省中医院应用益气健脾汤治疗Ⅲ期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达到48%。此外,扶正抗癌方、人参香茶片、生血汤等复方中药制剂都被证明有提高胃癌远期疗效的作用。

(2)食管癌:河南医学院的研究证实冬凌草制剂能延长食管癌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

(3)肝癌:上海肿瘤医院以扶正中药配合化疗治疗肝癌,发现中药加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而但村化疗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仅为6.4个月。

(4) 乳腺癌:湖南省肿瘤医院报告,以中药加化疗治疗Ⅱ、Ⅲ乳腺癌期术后病人137例,并同时观察143例单纯化疗的病人作为对照,发现中药加化疗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者。

(5)肺癌:上海龙华医院应用中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延长了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北京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分别应用肺瘤平膏、金复康口服液、肺积胶囊等中药与化疗相结合治疗肺癌,不仅减轻了症状,而且增加了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以上事实表明,中药配合化疗能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达到单纯化疗所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显示了中药在化疗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桑黄可以显著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曾经发表文章。李坤星,张海林,朱学萍等研究人员发布了,对桑黄对化疗药物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观察桑黄对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和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他们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顺铂造模(化疗药物),桑黄灌胃给药,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和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桑黄可以升高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降低顺铂升高的血清BUN,Scr水平。结论:桑黄可以显著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等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附加桑黄,治愈率从67,98% 增加到79.51%。化疗药环磷酰胺也是一种经典的免疫抑制剂,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出现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布朗反应。安徽大学生化微生物研究所,糖复合物与工程实验室报道了桑黄胞内多糖的抗肿瘤和对环磷酰胺的增效作用。

  小鼠实验表明,桑黄菌活性成分多糖对小鼠实瘤体抑制作用为57.02%和62.4%;桑黄胞内多糖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时,抑制率都在70%以上,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肿瘤抑制率为67.98%,联合桑黄使用,肿瘤抑制率从67,98%增加到79.51%。说明桑黄胞内多糖对环磷酰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安徽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桑黄胞内多糖协同化疗,对白血病小鼠生存期实验。对小鼠体重,肝脏、脾脏指数监测,发现:桑黄和化疗协同治疗的小鼠,明显皮毛正常,精神状况好,脾脏和肝脏增重减少,存活期延长,生命延长率为35.47%。

“化疗后我的不良反应开始消失了!身体也变好了”

  晚期恶性肿瘤不能手术,身体极度虚弱,放化疗毒副作用大,难以坚持治疗的。这是目前很多肿瘤患者遇到的治疗难题。看看这些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了什么?

  上海某干休所有个老同志,80多岁了。做了胃癌手术,手术当中发现有转移,事后医生给他做了化疗,之后就体重骤减,胃口也差,身体明显承受不了,而且血象也出现了问题。他就找到我们,当时是几个人架来的,我们就给他以中医药调整为主。仅仅一两个月时间,他就能轻松自如地自己来看病了。而且,他还喜欢钓鱼、参加舞会,两三年后越活越好。现在已经快90岁了。和他同在干休所的一些老同志晚于他生了胃癌,因为这位老同志有成功的康复经验,所以他总建议他们能参照一下。但那些老同志或因于子女认识,或由于自己的问题,总认为西医治疗能救自己的命,所以都想等西医治疗结束后再说。他回忆说,几年间他曾劝说3个人,结果他们都没能听他的建议,都是只迷信西医方法。然后,这几个人中最长的才活了七八个月,最短的才三四个月,走的时候家属都非常后悔。

  很多情况下,生理机能出现了一些偏差(包括老年人得癌症),如果用温和的方法调整,也许这些偏差可以长期存在,不会对生命构成巨大威胁。也就是说,肿瘤可以被限制,可以较长时间不发展,或者发展得很慢,对生命与健康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这说明,我们可以和肿瘤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因此,对老年肿瘤患者,首先必须非常谨慎,除非情况比较特殊。比如说,癌症会引起梗阻、胃肠梗阻,会引起小便的癃闭,引起便秘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姑息性手术。但除此之外的很多情况,应以温和的、保守的治疗为宜,而不是单纯地抗击癌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众多权威科学实验证明了,桑黄在化疗中减毒增效的作用显著。毋庸置疑成为了化疗最佳伴侣。

陈康林-药用真菌之父

应用野生真菌大健康体系造福人类

中国药用真菌科学实践第一人

陈康林教授:

原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野生药用真菌医学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大型野生药用真菌分类专家

野生药用真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

36项急慢性疾病野生真菌药用配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人持有人

美国陈康林野生真菌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院长

他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林区,从小就接触野生药用真菌,并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典籍。

多年来,他深入中国和国外的原始森林,亲自采摘食用和研究300多种野生真菌.

开创了中国药用真菌